通过订单在线、运营在线和数据在线,重新组织供应链。
文丨张睿
日前,工业用品服务平台震坤行在江苏太仓投资建设了智能制造基地。亿邦动力观察到,交易型平台向智能制造延伸,将研发、生产、流通、销售等多环节串联起来,以客户需求为导向,协同内外部生产能力,组成更有效率的供应链,已经成为很多垂直领域B2B企业的共识。
上海印发的《上海市促进产业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(2023-2025年)》指出了同样的方向:“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服务能力,加速推动产业互联网平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。”“聚焦产业互联网平台重点集群和制造业重点环节,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效能,推进业态集聚、要素提升,打造协同融合的产业生态。”
震坤行工业超市董事长兼CEO陈龙在与亿邦动力的交流中,分享了他关于建设智能制造基地的战略思考,他认为数字化技术愈发成熟,而平台型电商依靠大数据积累,拥有深度洞察客户需求的能力,可以通过智能制造推动产业链质量升级。这样的战略思考对于工业品之外的其他领域也有参考意义。
亿邦动力借此梳理了震坤行、捷配、致景科技等公司的智能制造实践及其背后的相通之处,发现产业互联网平台向价值链高端延伸,或将成为中国企业参与全球供应链重构的重要推力。
01 从工业品在线交易到工业品协同制造
2023年7月3日,在距离震坤行上海总部40公里的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,震坤行首个购地建设项目——震坤行智能制造(苏州)有限公司项目奠基动工。
该基地总投资预估1亿美元,注册资本3000万美元,计划建设总面积是31617.75平方米,包括生产车间,自动仓储,研发实验室,办公室等功能场地,产品品类以非标精密金属加工件为主,包括非标高端紧固件,FA机加工金属件等,预计2024年9月30日竣工。
在奠基仪式上,钟鼎资本合伙人朱迎春说:“本次项目是震坤行进一步深化巩固供应链优势的重要支撑,也是太仓地方政府投资基金和投资企业三方完美合作的典范。”
2014年开启电商业务后,震坤行依靠互联网和数字化能力,成为国内头部一站式工业用品采购与管理服务平台,为何选择投身上游工业品研发生产?
震坤行工业超市董事长兼CEO陈龙回答说:“这不是简单的一个制造工厂,我们希望利用这样一个基地做智能制造的探索和研究。”
据陈龙介绍,从产品品类上,太仓基地生产非标高端紧固件,背后考量是,中国现在还有20%左右的高端紧固件依靠进口,而震坤行希望能在这方面加大研发,并和其他生产合作伙伴一起实现国内生产,替代进口。
此前,震坤行在PPE(个人防护设备)领域已经有类似做法,其建设的安丹达CNAS研发实验中心负责研发,合作伙伴负责生产,目前该实验中心已经通过了由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(CNAS)颁发的《实验室认可证书》。
太仓基地将同时具备研发和生产能力,以及非标机加工件的敏捷制造能力。对客户来说,以往非标产品寻源及生产成本较高,通过在线方式连通生产,则能够快速反应以及规模化生产,从而降低成本。
“我们会根据不同的品类来判断我们扮演什么样的角色,对整个产业链来讲价值是最高的。”陈龙强调称,“我们的基本的原则是,合作伙伴能够做的,我们就没有必要去参与具体的制造。”
不仅如此,太仓作为震坤行第一个智能制造基地,更重要的目的是验证工业品领域协同智能制造的设想。
据陈龙介绍,太仓基地将不仅只有震坤行自己的工厂,还将吸纳供应商合作伙伴,共同组成研发生产制造集群。“我们获客,获取数据,提供数字化手段,甚至来提供关键的设备,但是由我们的合作伙伴来主导生产,我是构思这样一个模式。”他说。
作为平台型电商,震坤行拥有1700万SKU,累计服务了10万个客户,积累了数字化能力及客户需求洞察能力,这些能力向上延伸,协同工业品厂商的制造能力,能够产生什么样的价值?
陈龙认为,整个制造业越来越客户导向,以前是规模生产,通过库存来销售,现在是依据订单生产,按照客户需求,实现非标定制化的快速生产。“智能制造最显著的价值体现,数据完全是客户导向的,依据客户的需求在线接单、在线生产,非标生产的成本降低为和大规模制造相当的成本,这个优势非常强。”
因此对震坤行来说,从供应链的流通环节交易环节向上延伸到研发生产环节,提升产品竞争力以及交付可靠性,是客户价值创造越来越深入的体现。
按照陈龙的设想,太仓基地智能制造模式验证成功后,震坤行将在全国6~8个工业制造业区域建设类似的智能制造基地,一方面离客户更近,敏捷生产,减少备货;另一方面集中产能,减少能耗,实现绿色制造。
再下一步,震坤行还将同制造业伙伴一起,向海外发展。
02产业互联网平台向价值链高端延伸
实际上,不仅仅是工业品,在更多的垂直品类领域,B2B在线交易与智能制造结合,相关实践越来越多,其背后的共识则是产业互联网平台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,
不久前,上海印发的《上海市促进产业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(2023-2025年)》(简称《行动方案》)指出:
推动平台向价值链高端延伸。在数据赋能端,鼓励产业互联网平台结合用户需求,帮助一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升产品性能。在研发设计端,推动产业互联网平台设立企业研发中心、设计创新中心,加快产品和服务升级。在生产制造端,鼓励产业互联网平台向制造延伸,革新产品制造、生产组织和市场服务方式,通过“新技术+系统集成”模式,打造数字供应链系统,提升平台服务能级。
聚焦产业互联网平台重点集群和制造业重点环节,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效能,推进业态集聚、要素提升,打造协同融合的产业生态。力争到2025年,产业互联网平台交易额突破3.3万亿元;引育100家以上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企业,其中30个以上的头部平台、10家以上的新上市企业和独角兽企业。
捷配创科技始人周邦兵,在“第二届长三角跨境电商行业发展峰会”上讲述了捷配发展的三个阶段:
2003-2012年,电子元器件交易平台;
2013-2018年,交易平台+线路板打样工厂;
2019年至今,产业互联网协同制造。
周邦兵说:“2018年的时候我们发现从国外接过来很多订单,自己工厂做不了,要发到其他工厂去。而我认为小订单是未来趋势,那个时候我就产生这样一个想法,我说与其自己不断扩产能,买土地,建厂房,买设备,增加工人,还不如我接订单过来,把订单给到这些工厂,用数字化赋能给到这些工厂。”
周邦兵是协同制造的积极呼吁者,他说:“怎样围绕整个生态链,围绕整个产业链,围绕上下游,把所有的工厂联结在一起,实现数字化实时共享,实现协同制造,这是我们工业互联网从业者的使命。”
据了解,目前捷配在全国布局有1个中心、8个产业基地、9个自营工厂,协同工厂数量2842个,协同设备数量14683台。
纺织服装领域的致景科技,在智能制造及产业集群的道路上已经走得非常深入。
成立于2013年的致景科技,业务起家于纺织面料交易平台“百布”,后不断向纺织服装产业链上下游延伸,发展出“全布”、“天工”、“致景金条”、“致景纺织智造园”、“致景智慧仓物流园”等业务板块,覆盖从原材料生产到成品布流通、服装制造的上中下游全产业链。
其中,“致景纺织智造园”是2021年致景科技在四川宜宾市屏山经济开发区投资建造,占地2600亩,总投资105亿元,年产30亿米织布,年产值150亿元,新增就业人口1.4万人。
据了解,致景科技并非自己建厂生产,而是为入驻企业提供软硬件解决方案。纺织车间配备了自动化、智能化纺织生产设备,每一台设备都搭载致景科技研制的IOT设备并实现联网,还有“巡检机器人”实时监测倍捻机运行状态,通过生产数据的汇总和大数据分析,生产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数据实现精益化管理。
2022年11月9日,四川致景纺织智造园16#智能纺织车间正式出库第一车坯布。
致景科技在中西部也建立了产业园区。2021年11月17日,致景科技与某市纺织工业城(开发区)管委会签订50万锭纺纱、1万台织机和5万吨印染项目协议。项目总投资约100亿元,预计建成投产后,可实现年产纱线约6万吨,坯布约10亿米,年总产值约200亿元,带动就业约8000人,是该省最大纺织全产业链园区。
2023年5月,致景科技与湖北沙市区政府合作共建智能织造产业园,年产20万吨针织坯布,年产值预计可达60亿元,综合税收约1亿元,提供就业岗位700个。
类似的B2B在线交易与智能制造结合的案例还有国联股份、硬之城、海智在线等等,可以说,通过订单在线、运营在线和数据在线,重新组织供应链,正是产业互联网的核心价值。(参考《走!B2B,到工厂去!》)
03 全球供应链重构,谁将成为链主?
震坤行正在依托中国供应链优势,拓展越南、欧美等市场;捷配的海外业务覆盖210个国家和地区,在其总业务中占比52%以上。
从更宏观的层面看,震坤行、捷配等有供应链组织能力的企业参与全球经济,将发展出新的模式。
《中国出口之谜》一书分析过去30年中国出口奇迹的成因,认为中国企业深度参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,中国制造/组装产品进入国际市场,并借力国际市场巨大的规模效应获得持续增长的动力。
全球价值链主导企业拥有的品牌、技术以及全球批发和零售网络,是推动“中国制造”在全球扩展的主要推手,比如苹果、丰田、沃尔玛等。
同时,全球价值链提供了一种非线性的创新模式,使得一些中国企业成为拥有自主品牌的全球价值链主导企业,如联想、华为、OPPO和小米。
那么,在品牌的另一端,具有生产制造以及供应链组织能力的企业,应该如何参与全球价值链?
“我们需要培养一批有全球性影响力的企业,这样我们中国企业在整个价值链里面获取的价值比例会越来越高,否则我们作为非常基础的供应商的话,很容易被替换。”陈龙说。
陈龙认为,中国制造,海外销售的模式,存在对当地客户需求的理解把握不够准确、反应不够快的问题,从整个供应链角度并不是最有经济效率的。但在当地组织供应链,又面临供货能力不足的问题。
“这个时候就更需要我们协同一些制造业的合作伙伴,大家一起抱团出去,我们解决获客的问题,解决仓储交付等等这方面的问题,我们的合作伙伴解决制造的问题。”陈龙说,“整个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过程,需要中国企业主动参与进去。”
从以前的中国制造,出口全球,到将来的全球制造,全球销售。在这个过程中,具备数字化能力的渠道型企业有机会发展成为链主企业,带动中国制造业一起出海。